海赤蜻蜓

读书笔记和半认真半不认真的东西堆在这里。
非三次元的产出都放到子博里了。

安魂 [乐评:韦伯《安魂曲》]

(优酷上有莎拉布莱曼和多明戈版本的,画质很不错,阵容简直就是再也不给后人翻演的机会……)


第一印象:

人都死了

你还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开头introitus就很现代,之后kyrie也很现代,我最爱的dies irae也很现代。

可惜啦,这一个版本的dies irae我并不喜欢,即便格里高利圣咏和K626都喜欢到发狂。


因为很少的旋律,各种现代的乐器,和故作不和谐的和声和节奏……就像POTO里魅影的歌剧《Dan Juan’s Triumph》的开头。总之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的坚决维护者,我不知道这样嚎一般的旋律到底是针对现代风,还是针对“对生命的痛苦的音乐化”……或者二者兼备。或者说,还是引用威尔第Falstaff里结尾的唱词“一切都是荒谬而可笑的”。记得一年前语文课上做演讲,给别人讲莫扎特,老师让我拿贝多芬和他作对比。我后来找到一篇文章,说他们“都对世界有种荒谬感”。好吧,那么如果说父亲的死亡让韦伯感觉到了那种荒谬感,也并非说不通。


不过这样的不和谐与扭曲,总让我想到《The Scream》:


或者换个方法说,实用主义的音乐,比起追求纯美的K.525小夜曲,总差着一些美。再退一步,如果要追求对于现世的意义,就很难平衡艺术美的另一面。

所以,整部作品,我觉得还是更加偏向UTILITARIAN(实用主义)的一面,而非纯美。

但是还有几个很美的细节,比如说开头:


(这基本就是随手画出来的……不要吐槽字难看……不要吐槽线不直……不要吐槽背面有字)

和首曲结尾:



这一个旋律的重复和童声唱诗班的高音两者兼并,就营造出了单纯的美。(因为,真的,单靠这两个音,连大调还是小调都分不出来,节奏也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从弱到强,再减弱,还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的确能让人感到死亡的抑郁。)

当然,pie Jesu就不用提了,因为这曲子真的很美。


Pie Jesu,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dona eis requiem.

Agnus dei...

Sempiternam,

Requiem. 


同是语出安魂弥撒。有图:

(via imslp.org: missa pro defunctis)

在谱子下面附了意大利语翻译,我贴上来吧,看起来分分钟出戏挺好玩的:

O pietoso Signore Gesù, dona loro il riposo. Amen. 

(一下变歌剧了好嘛)


好吧,中文翻译:仁慈的耶稣,你保护这尘世,请赐予安息吧。阿门。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提一下:这首曲子真的插在中间有些违和,不知是不是它太出名了还是反差太大了,也许两个原因都有,但是——感觉这曲子完全是为了Sarah写的。

因为音域都很像。

这是因为我唱过POTO,而POTO里面的音域大概就是这个,而且我知道POTO是Webber专门为Sarah Brightman写的Christine这个角色。从F2-A3,真的很符合。而且也是Sarah唱的。


自己也就暗暗嫉妒一下没有认识个有天分的作曲家。

最后,整体说一说:

从豆瓣上扒来的曲目是这样:

1. Requiem & Kyrie

2. Dies irae ... Rex tremendae

3. Recordare

4. Ingemisco ... Lacrymosa

5. Offertorium

6. Hosanna

7. Pie Jesu

8. Lux aeterna & Libera me


大概前面一直在Lacrimose(哭泣),直到Hosanna有个转折(不知为什么想起了耶稣基督万世巨星里的Hosanna,会不会因为同一个作者有点共通呢),之后还都几乎在Major(大调)上比较阳光。最后一首比较有代表性,开头写的那一段旋律首尾呼应了一下,最后童声SOLO结束,结尾很有创造性,尤其是视频里给童声特写给的很赞。

上几个视频截图(Sarah年轻的时候真美啊)


-Sarah唱Requiem aeternam


-Placido Domingo(多明戈) & Sarah Brightman



评论

热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