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赤蜻蜓

读书笔记和半认真半不认真的东西堆在这里。
非三次元的产出都放到子博里了。

看到引用文献里有一本书,标题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但再一看出版是1968年的,立时犹豫了——我真的要读上个世纪的讲语言进化的书吗?
读08年的文献,好容易理清思路以后,想到这也是十年前的研究了——十年之间穿插着的其它许多研究,我还要花几周几个月去弥补?
已经发生的事物,消逝得如此之快。想到今天的我竟然能读古罗马的先贤的文字,看拉丁语,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能从现世揣测之中听到文艺复兴的音乐和巴洛克的舞曲,也真是奇事——竟然能有这些东西留下来。
偶然听到教授感叹,去年给一个会议审稿的时候,看了许多篇摘要。其中可能有一篇是一年以后自己还会想去看的。
今天有多少东西会沉淀下来?

最近在学术圈子里看到一些没有那么光鲜的事情。想起上次教授办宴会,无意揭开一只扣着的盘子,看到里面是撒了的食物,便若无其事地把盘子又盖上,在上面再放上一碗爆米花——教授自嘲“这就是做科学咯,如果看到了不好的东西,赶快把它盖上,再在它上面放一堆好的东西。”我最近看到的东西大抵也如此。大一的时候不愿做独立研究而想在实验室工作拿工资——当时心里想的是,自己不想被宠着做一个极为理想的小实验分析一点完美的数据然后拿到一门课的学分;想要做实验里枯燥的那部分,因为那样的事自己完全没有体验过嘛。
当时对科研学术的印象里,可能最糟的就是日复一日枯燥地处理数据了。

不知怎的,万念俱灰地感到学术圈里可能也没有那么好。虽然现在周边的人都是友善的,但是远处,仿佛中学那些拿着自己奥赛多出的几分数学物理知识不可一世地碾压人的同学好像历历在目。又一次有了人人都其实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的感觉。为了躲避那些虚伪和委蛇而决心呆在象牙塔的我,最后从自己的学科里得知人性皆如此——因为这个学科就是研究人。

好残酷啊。不过下一步我又要去追求什么呢?

评论

热度(4)